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图片新闻-->>内容
老百姓演 老百姓看
2013年桓台县春节农村文艺汇演暨第八届民间剧团展演专题报道
时间:2013-2-20 9:32:08 来源: 【字号: 】 手机看新闻
 
 
 
 
 
 

       

唱得有感觉   听得有滋味

    山东大汉反串演出《锁麟囊》,惟妙惟肖;身穿彩衣的姑娘舞姿翩翩,尽显柔美……2月19日上午9:30,少海公园小剧场热闹非凡,韵味十足的戏曲唱腔不时从这里传出,观众坐满了看台,叫好声、掌声此起彼伏,为期两天的“桓台县2013年春节农村文艺汇演暨第八届民间剧团展演”正式拉开帷幕。尽显传统文化魅力的戏曲表演和喜庆的歌舞表演,一起为全县群众送上了丰盛的“文艺大餐”。 
    火红的绸子舞起来,欢快的脚步跳起来……在现场,记者看到由民间剧团表演的广场舞《欢乐中国年》和经典传统京剧《坐宫》、《断桥》先后上演,吕剧、豫剧、二人转、说唱、快板、小品等节目形式也精彩纷呈。
    台上的演员唱得有感觉,台下的观众更是听得有滋味。在观众席上,一位老大娘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只见她或凝神细听,或随手敲着节拍,嘴里还哼着戏词,完全进入忘我的境界。
    在剧场后台,桓台夕阳红舞蹈队的队长吕文英告诉记者:“我们今天带来了《欢乐中国年》和《欢聚一堂》两个节目,通过参加剧团活动,既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锻炼了身体,还能给老百姓带来欢乐,我们心里感觉非常自豪。”
    据了解,此次展演活动不仅有传统剧目,演员们还结合十八大、新农村建设等题材创作了《党的十八大是明灯》、《文化大院放光彩》等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戏曲,从而使一些传统的艺术形式更加生动形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参加这次农村文艺汇演的剧团是我们从全县60多个民间剧团中精心选拔出来的,可以说代表了目前我县民间剧团演出的最高水平。老百姓的故事,老百姓演,老百姓的演出,老百姓看。通过春节农村文艺汇演,能让民间剧团和文艺爱好者有机会相互交流和提高,创作出更多反映农村新容新貌,贴近百姓生活,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作品。” 县文化馆馆长张奎对记者说。
     (李明泽 释修振 张爽)


穿戴工序较复杂

       2月19日清晨5点,来自少海京剧戏迷俱乐部的票友王爱菊早早地就起床了,因为这天是她登台表演的日子。洗刷完毕、匆匆吃过早饭,王爱菊坐在梳妆台前开始准备着演出前最复杂的一项工作——化妆。
       一切准备妥当后,上午8点王爱菊就赶到了少海公园的小剧场处等待着自己搭档齐前进的到来。“我唱京剧也有10年的时间了,一个星期和俱乐部的票友们相聚一次,编排新戏或者去敬老院慰问演出。”王爱菊说,她喜欢京剧很大程度上是受父亲的影响,“我希望通过演出能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它,更多的人传承它。”
       常看戏的人知道,当大幕徐徐拉开,二胡声响起,演员踱步上台,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便是浑身上下光彩夺目的行头。在京剧表演中,穿戴行头也是演员化妆的重要一环。记者注意到,王爱菊的头部装扮很复杂,头上的饰物插起来也要耗费不少时间。
       “京剧的戏服都是按照角色成套准备的,我们也要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穿戴不同的行头。像今天这样的装扮,我花费了大概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王爱菊告诉记者,化妆时,仅头部的工序就有不少,勒头最为痛苦,因为一定要用力勒紧才能把眼、眉等提起来,而且勒头的布都要用水沾湿才能裹上,这样上台后才能让观众觉得很有精气神。此外,鬓角处还要用胶水贴上假发,达到修饰脸型的效果。“温度这么低,头上冷不冷啊?”“当然冷,不过我喜欢,不怕。”王爱菊笑着说。
       不一会儿,王爱菊的搭档齐前进已经化好妆赶来了,与他同台演出三年,彼此之间配合得也非常默契,待齐前进换好戏服后,王爱菊与他对了一下戏词,就耐心等待着上台演出。
    (苗娟  张立萍  吴晓艳)


“我家有个小戏迷”

  上午9:00,记者在少海公园小剧场看到,演出还未开始,但是上至80岁高龄的老人下至咿呀学语的孩子,将整个剧场挤得满满当当。
  “高堂老母难得见,怎不叫人泪涟涟……”记者看到,当京剧《坐宫》的二胡声响起时,家住尚清华小区的张连德便马上进入了“状态”,嘴里哼着戏词,头跟着摇晃起来,手指还有节奏地在腿上敲打着。“今天这个戏有看头!”对于68岁的张连德来说,这次民间剧团展演活动他期盼已久,一大早,他带好马扎,“抢占”有利位置。
       在现场,记者注意到,前来听戏的七成以上是老年人。“翠钿金钗流光溢彩,水袖罗裙满台生辉”,现在的年轻人很少会有这样的审美探寻,因为大家觉得慢唱徐吟似乎与快节奏的生活无法接轨。但是,仍然有一些孩子选择了学习戏曲这条“复古之路”。“除了我之外,我家还有一个小戏迷。”张连德说,自己的孙子今年4岁,别人家的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可是孙子就喜欢看戏曲频道,而且不许换台,学起京剧来也有模有样。现在,每个周末张连德都带着小孙子去济南的戏曲学校参加培训。“他在家还时不时哼唱几句,别看他年纪小,但是学起动作来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我的兴趣爱好也算后继有人了。”张连德骄傲地说。
       采访结束,记者感叹京剧、吕剧、豫剧、黄梅戏等传统民间艺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精致家当,这份家当里装载着无数演员的苦乐年华,而这辛苦与汗水的浇灌正是我们国粹艺术的魅力之源。生活在各种文娱活动繁荣的今天,孩子们能有对传统戏曲的这份热爱和执著,也许能让人们看到祖国戏曲繁荣的希望。
   (苗娟  高小龙  王敬华)

关键词:|民间|文艺演出|
电话:0533-8188650    版权所有:桓台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