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初冬,美食飘香。首届山东(淄博)国际食品展览会暨进出口商品展将于11月15日在淄博国际会展中心D馆盛大开幕!
德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韩国、马来西亚、越南、巴基斯坦以及我国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家企业和商户参与,展出7大类3000多个名优特商品。
室外同步举行国际美食游乐嘉年华和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桓台县将有八个非遗项目参加展览:
耿氏马扎
始于清朝末年的唐山镇郇家村耿氏马扎,现任厂长耿修昌已是此项工艺的第三代传人。从家庭作坊式到工厂化加工,随着时间的推移,“耿氏”精品马扎已经在北京、福建、辽宁、江苏等地打开了销路。1998年,耿氏马扎被市、县电视台和报社报道。2002年省电视台《乡村季风》栏目专题报道;2004年,中央电视台做了全面采访,并在《致富经》栏目播出。2006年,参加中央电视台第二届百姓致富经验交流年会。目前,这项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是耿修昌的儿子耿彪。
巩建波马踏湖草虫画
巩建波是土生土长的桓台人,自幼生活在马踏湖边,画画和田野中嬉戏是他童年中最喜欢的两件事儿。在越来越多的人都选择涌入城市的时候,巩建波却为了艺术选择继续坚守在这里。依湖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湖边劳作、作画、观察鱼虾草虫,成了巩建波现每日的生活。每一只昆虫都是一幅复杂而又精致的作品。研习绘画二十载,对于艺术他有了深刻的感悟。他坦言,中国画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种视觉表达,也是人的思想品性的体现。
韩光英纸编
生于湖区,长于湖区的韩光英,一方面继承了祖祖辈辈的苇编、柳编、草编、蒲编艺术,一方面又对湖区的草木和动物有着外人难以企及的深厚情感。在2016年第四届中国博兴编织工艺品博览会上,韩光英获工艺美术精品金奖。她还被高新区第四小学等多个学校特聘为手工艺品老师,为数百个孩子教授纸编等传统湖区技艺。纸编艺术是桓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园中的一朵奇葩,现在,它能借韩光英的一双巧手在湖区重新“开放”,是桓台之幸。
龙图家居草柳编
起凤镇蒲草、芦苇资源丰富,家家户户都会编织。但因信息闭塞,销售渠道不畅等原因,草柳编制品的产量不多,价格也低。龙图公司创建后即用各种途径发布信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家居批发商若干。通过不断创新,从最初单纯使用蒲草、芦苇编织有限的几种产品,到后来使用竹片、纸绳等材料生产收纳产品千余种。龙图的发展带动起周边专业编织人员上千人,曾一度呈现男女老幼街头巷尾竞相编织的热闹景象。成立以来,龙图一直引领国内整个手工编制收纳家居行业,龙图家居系列产品目前已远销欧美、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国家。
锦秋莲老粗布
“锦秋莲”老粗布的当家人宋爱莲是起凤镇鱼二村人。家庭手工老粗布到她这里已经不知道传承了多少代。为了这门传统的老手艺,宋爱莲先是组织动员当地掌握手织老粗布手艺的人员加入,然后又改造设备,制定了联产分包合同,又联系销售。经过一番努力,她将以前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做了成功的改革,并命名了品牌,做出了规模。目前,“锦秋莲”老粗布主要面对批发市场的需求展开生产、销售,产品在国内销售,还经常远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起凤田氏(茂宁)整骨
桓台县起凤镇田氏整骨医术它始于清朝道光年间夏庄村的田殿举,之后世代相传,至今已历五世。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第五代传人田茂宁全面掌握了祖传整骨的技艺和制膏配药的各种秘方,并多有创新。2010年,第五代传人田茂宁创立的起凤整骨医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起凤”“田茂宁”两个服务商标也在国家商标局注册成功。田氏传人卓然不凡的整骨医术,精妙超群的膏剂配方,不仅仅是田氏一族的宝贵财富,更是民间医学的无价遗产。
朱孝航剪纸
朱孝杭,男,山东省剪纸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十年磨一剑,矢志不移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剪纸艺术,从7米长卷《清明上河图》,到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别创作的4米X2米巨幅剪纸《开国大典》,他制作的4米Ⅹ2米《开国大典》被桓台博物馆永久性收藏。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多彩,作品精益求精,以其风格求真务实,手法细腻灵活,作品大气高雅,装裱朴实自然,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义伟农业苇编、草柳编
淄博义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地处国家级马踏湖湿地保护区,依托马踏湖湿地保护区的芦苇荡为原料基地,自主承包万亩芦苇地,以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集芦苇工艺品的设计、生产与销售于一体,近几年已经成为最具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的苇帘加工生产企业之一。 产品有大立苇帘,工艺苇帘,碳化苇帘,精品苇帘,建筑苇帘,苇板及草柳编工艺制品等。其产品遍及日本、韩国、西班牙、法国等东亚和欧洲地区的多个国家,与不同区域的贸易采购商保持着良好的供需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