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作为中华民族的三大支柱之一的“平民史册”——家谱,在和谐盛世下,在民间悄然升温。
今年60岁的唐山镇后七村村民张新承开办了一家印刷厂,厂子的主要业务就是印刷家谱,从1994年开业至今,已有近20个年头,他的印刷厂先后承接了周边区县200多个家族的家谱印刷任务。由于张新承喜欢浏览家谱,因此,每一次印刷时,他都会留下来一套,以至于到现在,张新承的家中收集了200多个家族的家谱,吸引了县内不少地域传统文化研究者前来借阅。
桓台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这些家族的世谱具有重要文化研究价值
家谱,是记载本家族世系和家族中重要人物事迹的谱集。无论是赵钱孙李,还是周吴郑王,家家都有一本“书”,姓姓都有一部“谱”。而编修家谱,对一个家族而言,是件大事。桓台人杰地灵,历史上曾经出现了许多名门望族,其中尤以新城王氏家族、徐氏家族、耿氏家族、伊氏家族等最为典型,从这些家族中走出的先贤们无疑是桓台历史文化中最为璀璨的星光,研究和挖掘这些家族的家学传承,对于弘扬地方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家谱是家族的文史资料,是国家历史文献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地域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
在县内很多传统文化研究者看来,家谱是家族的文史资料,是国家历史文献的组成部分。续修家谱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记录先世、弘扬家史、敦宗睦族、凝聚血亲,还在于发掘和保护地方文化史料,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人是历史的主体,历史事件中关键要素是人。一般一套家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谱名、谱序、谱例、行辈字派和世系图。除此之外,家谱中还往往记载着家训、族训、名人事迹,因此,一套家谱不仅可以为族人整理一部全面、翔实的家族发展史册,还为社会提供了一部具有文化研究价值的地方文献。桓台县王渔洋学术研究中心主任魏恒远痴迷于家谱文化的研究,他告诉记者,对于历史人物的记载,除了相应的方志外,家谱中关于先贤事迹的记载,对于历史人物的研究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向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陈庄陈何家族中的陈王信是明清交替时人,《重修新城县志》有传,但记载偏略。而在《陈何世谱》(卷三40页)有“陈王信”的名字,名后附有事迹简介,比县志记载内容颇多。
家谱中关于历史人物的记载可以有效弥补方志上的缺失
作为历史上有相当社会地位和重要影响的仕宦大族,新城王氏族人在社会活动、文学交游中留下许多重要的文字、口碑和实物资料,其中多数记入谱牒。这些资料可弥补地方志的欠缺。特别是谱牒中关于社会变革、经济活动、民俗风情、地名更换、人口迁徙等的记载,是编史修志的重要参考资料。如明崇祯四年(1631年)登州游击孔有德兵变、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兵陷新城之难、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难等事件,《新城王氏世谱》均有较详细的记载(三次事件中新城王氏共有50人殉难)。这就佐证了相关史料。正如山东大学袁世硕教授《重修新城王氏世谱序》所言,“谱系之书,其功用虽不复如前,而其历史文献价值,不独可供研究一家一族兴衰,且于研究有关之军政大事,亦可补充史书之所缺略。近世治文史者,多有藉助古之世家大族之谱牒,探微索隐,而有所发现。”
有助于在新形势下传承家训文化,弘扬传统美德,为当前正在进行的“四德”工程建设提供正能量
家谱除了可以为研究地方传统文化提供重要历史资料外,最关键的还在于通过续修家谱,传承家族良好的家风、家训。封建时代,良好的家风、家训无疑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成长。就是今天,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品德、性格、心态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有道是“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注重家庭教育,与过去的家风、家训正有相通之处。
隐恶扬善,是家谱编修的根本宗旨,因此家谱对于激励后人奋发向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新城王氏家族为例,在科举制度臻于完善的明清时期,农耕起家的新城王氏崛起为一个历跨两朝、兴盛200余年的仕宦望族和文化世家。纵观新城王氏家族兴旺的奥秘,其优良的家风、家训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王重光曾制家训:“所存者必皆道义之心,非道义之心,勿汝存也,制之而已矣。所行者必皆道义之事,非道义之事,勿汝行也,慎之而已矣。所友者必皆读书之人,非读书之人,勿汝友也,远之而已矣。所言者必皆读书之言,非读书之言,勿汝言也,诺之而已矣”,教育子孙正心术、正行迹,慎交友、慎言语。
王之垣著有《炳烛编》《摄生编》《历仕录》。其中,《炳烛编》分门别类搜集了一些名人名言,极具教育意义。王之垣课子殊严,王象晋已大耋之年,犹“时时夜梦侍先曾祖司徒府君(王之垣),或跪受扑责,如过庭时云。”王象晋教育后代恪守忠勤公家训,并将其写在厅事屏壁间,时时警示。退出官场的王象晋在家著书课孙,崇尚宁静淡泊。他特意撰写“绍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一联教育子孙后代。纵观新城王氏家史,数量众多的为官先贤,德行高尚,勤勉职守,无一人受过刑律处分,无一人有不洁记载,这足以印证家训文化的渊源流长,卓有成效。
道义、读书、报国、为民、友善、勤俭、谦让……新城王氏家训体现的诸多思想,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也对当前正在实施的“四德”工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徐准、徐夜为代表的徐氏家族耕读传家,诗书继世,代有闻人。其家族也格外推崇厚德仁行和读书育人。同时,现在新修的家谱大都体现出了一种对知识、对道德的推崇,正是传统文化的一个具体化的表现,家谱中出现的优秀人物将传统的优良品德作为一个具体化的家族资源来教育下一代。
家谱,在现代社会,一度寓意着落满尘埃与古老沧桑。近些年,修谱、续谱之风悄然在民间复苏,通过续修家谱传承优秀家学文化,丰富地方文献历史资料,引导人心向善,从这个意义上说,续修家谱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杨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