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记者在果里镇急公新村手艺人张希锦的家中采访时看到,他正在把玩着刚刚完成烙画的小葫芦,爱不释手。
“我的父亲当时是远近闻名的手艺人,受父亲的熏陶,我从小便对葫芦烙画和美术有特殊的感情和兴趣。”话说着,张希锦又拿出了一个新的葫芦,左手摁住葫芦,右手执烙笔,小小的烙铁在他手里勾、勒、点、染,不大工夫,新画作的轮廓便出来了。
记者在张希锦的家中看到,屋内摆满了大小不等的葫芦,每个葫芦上面都烙烫或镂空出花鸟草虫、山水风光,每一件都是一个精美的工艺品。
从选材到构思题材,从创作到后期处理,看似简单的烙画,其实是一项工序繁复的技艺。张希锦告诉记者,制作一个葫芦工艺品需要很多步骤,包括去皮、晾晒、打磨、雕刻、绘画等等,还要讲究依形造景,细长的葫芦适合雕刻人物,短粗的适合绘画动物。“天然的葫芦本身不值钱,但葫芦谐音‘福禄’,自古被视为吉祥物。用绘画、雕刻、烙画这些技术来增加葫芦艺术价值和美感,才使之更有魅力。”
“葫芦烙画这门手艺除了需要一定的美术基础,也要扎根于生活。”张希锦笑着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有时甚至我在散步时产生了灵感,我就立马回家创作,这样的作品会有特殊性,具有灵魂和意义。” (石龙迪 释修振 摄影报道)
学习
烙画
打草
成品
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