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聚智,高先聚能。11月16日至18日,中国·淄博高端材料与先进制造协同创新周暨首届膜产业“马踏湖高峰论坛”在桓台圆满举行。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和国内外百余名高端材料领域著名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和行业知名企业代表,通过创新创业大赛、主旨报告、技术交流、对话研讨等活动,共论发展大势,共商交流合作,全力打造膜专业领域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国际性品牌论坛,推动高端材料特别是膜产业结构变革、智能化升级、高质量发展。桓台将乘此东风,借助产业发展优势,打造中国“膜谷”,进一步叫响桓台在膜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行业翘楚热议膜产业发展
碰撞智慧火花,理论开拓思路。11月17日,在首届膜产业“马踏湖高峰论坛”上,专家博士云集,来自大学的校长、教授,相关研究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协会和行业知名企业的负责人,针对高端材料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特别是膜工业转型升级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展开研讨,各抒已见、形成共识,为加快膜工业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路耀华在讲话中说,高端材料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中膜材料被列入新材料“十三五”规划专项工程,其重要性及发展潜力非同一般,尤其是在光学聚酯薄膜、锂电池隔膜及水处理膜等领域,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目前,中国膜工业进入规范有序、快速发展的阶段,融入了全球市场,膜工业从投入期转入成长期,膜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景象。”路耀华指出,看的到发展前景,也要正视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膜工业还存在应用层次偏低,应用领域偏窄;膜产业配套能力不足、膜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规模较小,产品质量把控不力等问题。
我国新材料领域的泰斗,长期致力于表征和标准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为本次论坛作了主旨报告,他指出,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材料大国,“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需依靠“材料强国”的支撑,然而,我国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因此,王海舟院士从战略研究和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中国材料与试验团队标准及共享平台、国家新材料试验表征(测试评价)平台、第三方材料与试验认证(评价)三大平台,助力打造新材料强国高质量发展。
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邢卫红长期从事膜材料及应用开发方面的科研工作,多次获得科技进步奖,她也在“高峰论坛”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邢卫红从材料产业链、应用面、国内外战略地位、行业背景、分类方式等方面,详细讲解了“高性能膜材料产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她指出,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膜材料及相应工业应用集成技术极为迫切。
中国膜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继文在报告中,详细讲解了我国膜行业的产业协作、人才培育、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发展前景。他说,桓台要打造中国“膜谷”,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事情,这次高峰论坛请了很多专家、院士来做膜的报告,相信会对桓台的膜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后,北科大材料学院副院长董文钧、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齐龙浩、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员李江涛、钢研新冶高科技集团董事长张启富分别从二氧化钛功能材料前沿与产业化、先进结构陶瓷的应用与制备技术、陶瓷材料“装备和工艺集成”制备新技术、高端材料与先进制造协同创新与“五位一体”等专业角度作了主题报告,报告既有理论深度,又有行业广度,有对行业发展的深刻洞察,也有对材料产业发展的展望和指导,为高端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打造中国“膜谷”,桓台不遗余力
“未来提到桓台,人们不仅记住它是吨粮首县、建筑之乡、全国百强县,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膜谷’。”在首届膜产业“马踏湖高峰论坛”上,桓台县委、县政府提出,力争把桓台打造为中国“膜谷”。
膜产业作为世界瞩目的新兴产业,是当前和未来新材料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发展膜产业经济,并以此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桓台早已先行一步,且基础深厚,潜力巨大。打造中国“膜谷”,桓台可谓不遗余力。
11月18日,在山东东岳集团,经国家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山东华夏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揭牌,这是本届“马踏湖高峰论坛”结出的丰硕成果,是东岳集团加强产学研联合,在膜产业领域创新发展的新起点,更是桓台县在以科技促发展道路上迈出的新步伐。
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桓台举全县之力支持东岳离子膜项目建设,历经八年攻关,自主研发的氯碱用全氟离子膜实现国产化,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氯碱离子膜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国家。第二个十年,东岳集团不断在氯碱离子膜、燃料电池膜、水处理膜等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一批高端产品、技术相继问世,为行业进步和国家产业发展增添了动力。
发展膜产业,不仅需要龙头企业创新发展,更需要新兴企业做大做强。在“马踏湖高峰论坛”期间,山东序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迎来了发展新机遇,他们与华东理工大学张伟博士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署了“高层次人才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水处理双极膜及离子价态选择膜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
“我们这个项目主要是做均相离子交换膜产业化及环保应用,特别是双极膜方面,对解决含盐废水处理有独到功能,它可以把废盐变成酸和碱,使之得到资源化利用,并大幅降低含盐废水的处理能耗,所以项目前景非常好。”张伟博士说。
“实现高端材料和先进制造创新协同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企业和市场的单方面力量,必须集中科技资源和产业资源,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是关键因素。”在11日下午举行的专家访谈中,钢研新冶高科技集团董事长张启富提出上述观点,这正与桓台县委、县政府的思路不谋而合。
县委副书记、县长边江风说,桓台对“膜谷”的建设并不只是一个口号,需要发挥企业在科研、技术、市场、产业量化方面的优势,也需要政府的努力,通过打造平台、匹配资金、做实园区等一系列措施,真正形成大的产业集群,把膜产业真正做起来,才能把“膜谷”叫响。
边江风介绍,目前,桓台通过规划科创新城,培育龙头企业,建设园区,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实实在在支持膜产业的发展;在政策层面,通过出台奖励政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以及搭建平台等吸引企业在桓台落户。未来将依托创智谷,大力引入高端膜产业,努力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解决方案、创造更多新型模式,加快打造千亿级创新创业集聚区。
在对话中,中国工经联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熊梦表示,中国工业要走向高质量发展,核心技术是等不来的,关键靠协同创新。
熊梦说,以膜产业为例,现在膜领域全国很多地方都在抓,事实上,新的领域大家如果觉得有意义就都会抓,但是靠行业、企业、政府来搞联合、搞协同就很难。因此,需要政府、工经联等各方面力量在桓台建立中国膜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这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把全国院校、企业、科研院所等的创新资源互联互通起来,为膜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载体。
创新创业为桓台发展注入新动能
首届膜产业“马踏湖高峰论坛”成果丰硕,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创意成果脱颖而出,一批发展潜力大、质量效益好的优质项目签约落地桓台,一批站在行业前沿的高端人才在桓台安家落户,为桓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11月16日举行的全国高端材料及先进制造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9个先进制造项目和21个高端材料项目悉数亮相,展开了激烈的路演角逐,参赛项目亮点众多,充分体现了大赛高端性、创新性特点。
北京科技大学董诚博士及其团队带来了“催化/光催化协同增强型降解甲醛及VOCS超级催化材料”项目,他介绍,通俗来讲,这是一种无光条件下仍可使用的光触媒,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独一无二的技术创新性,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一项空白。“作为一名淄博人,家乡办起这样的盛会,我倍感骄傲,希望能借助‘高峰论坛’这个平台,早日实现产业化,造福家乡父老,早日为膜产业发展服务。”董诚说。
“通过几天来的参观、交流,我非常羡慕桓台为年轻人提供的创新创业平台,桓台优良的营商环境以及政策、金融扶持政策都让我眼红。”在创新创业大赛现场,国防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博士、牛迪科技创始人袁博带来了他们团队开发的普力负重外骨骼装置。这是一种辅助人体承重或助力的机械装置,采用轻质合金与EVA材料,整机重量不到6千克,承重却可以达到70千克,在单兵负重、应急救援、康复医疗、老年助行等领域都有广阔应用前景。
最终,由行业专家、学者、投资机构、创业辅导机构、政府领导等多个领域的知名人士担任大赛评委,从参赛项目的创新性、运营模式、技术优势、团队、市场前景等多维度进行了综合考量和打分。3D创意设计为产品赋能、高效可柔晶体硅制绒技术产业化、国家级再生医学示范中心3个项目荣获一等奖,智·鞋智能化开发制造平台、高纯球形化系列镁合金粉体材料制备、星美功能性纳米材料产业化3个项目荣获二等奖。
11月18日晚,在本届“马踏湖高峰论坛”合作意向签约仪式上,2个优秀项目与投融资机构完成签约,董诚博士及其团队的“催化/光催化协同增强型降解甲醛及VOCS超级催化材料”项目等3个项目与我县签署落地意向协议。我县还签署了5份“双招双引”合作意向书,其中与钢研新冶高科技集团签署“加强高端材料与先进制造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协议,山东序元环保有限公司与张伟博士签署了“高层次人才战略”合作协议。这些成果的取得,将极大促进桓台创新创业的蓬勃开展,有力推动众多科技项目的落地转化,为桓台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张伟博士对于桓台打造中国“膜谷”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举办此次‘高峰论坛’,对于整个膜产业及桓台县乃至淄博市的蓬勃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膜产业是未来的基础产业,它将在生态环保、节能降耗、新旧动能转换等诸多领域应用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桓台膜产业基础雄厚,未来可以借助‘高峰论坛’这个平台,推动各类型膜材料在桓台实现产业化、集群化发展,这必将给桓台带来发展新动能。”张伟说。
值得关注的是,论坛还组织了多家机构、企业,向全行业倡议,发起成立“中国膜产业协同发展创新联盟”,以推动行业协同创新,实现更高效增长。 (李明泽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