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起凤镇华沟村,69岁的宋佩忠老人正蹲在地上熟练地编制床席。当地人们都管他叫“万懂行”,意思是在编织方面没有难倒他的。如今,“编席”这一传统手艺正在日渐减少……
宋佩忠,12岁开始学习苇编,用当地盛产的芦苇编制床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编席”一直是湖区村民引以为豪的事情。当年,这里的村民家家户户掌握“编席”手艺,编一张篾席,就能给家中挣回工分。宋佩忠说:“编一张席,程序、工艺特别讲究:先选好芦苇,经打叶碾皮,然后编席。每编一席,需要100根芦苇。现在用席的少了,都改用竹席了。”
如今,宋佩忠年事已高,但仍然闲不住,虽手工编织的席子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但十里八乡的人还慕名而来,找他编席子。他说只要有人找他,他就会一直编下去。(摄影报道/本报记者 ?成国栋)
苇条在他的手中就像挥舞的彩绸
碾苇
揭苇
柔韧不断
席花紧密,一丝不苟
齐全的家什
老宋一天能编到一张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