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起凤镇鱼一村村民巩本忠有了人生的第一台照相机,从此与摄影结下不解之缘。自小在马踏湖边生长的巩本忠,摄影作品透着他对马踏湖的热爱。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生态水系修复提升工程,全面恢复区域内河流自然生态和水体功能,建立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马踏湖再现当年的秀美风光,巩本忠也用他的镜头记录下这些变化。
初见巩本忠,他略胖的身形、黝黑的肤色、简单的穿着,透着湖区汉子的质朴,一台斑驳的相机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是野外风霜雨雪的洗礼。
历史上的马踏湖水域辽阔,物产丰饶,曾经是鸟类的天堂。从上世纪50年代起,大面积围湖造田,使得马踏湖面积减少。
“小时候马踏湖的水还很好,住在水边的人家都靠着这一片水生活,在河里洗澡也不觉得泥脏。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马踏湖也受到了污染。”巩本忠说,“污染很容易,治理起来就难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转变,环境治理成为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自2010年起,结合小清河流域综合治理,我县启动马踏湖湿地公园建设和风景区景观提升工程,邀请山东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省环科院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河流入湖口、重要点源排放口、支流入干流口和污水处理厂末端等处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人工湿地,并通过实施马踏湖湿地生态修复蓄水、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近自然人工湿地等项目,对马踏湖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提高湖区防洪蓄水、补给水源、净化水质的能力,改善马踏湖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景观环境和村居生活环境。
“这几年,不光政府开始对马踏湖进行大力治理,村民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村里配备齐全了垃圾箱,雇佣了环卫工人,对湖区的污染也慢慢减少了。”巩本忠说。
摄影视角:一年四季好风光
在生态修复工程的基础上,我县还通过实施马踏湖湿地鸟类救护、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生态滞留塘、水文水质监测站、野生动植物监测样带、动植物管理信息库、监测信息档案,对野生动植物及湿地资源状况进行动态管理,湖区内的生态系统和动植物栖息环境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
10月18日一早,透过一片薄云可以看到早上初升的太阳,连续几天的阴霾天气看起来也将告一段落,巩本忠收拾好自己的摄影器材,背上包,骑车往离家不远的马踏湖赶去。
由于马踏湖目前还处于封闭施工期间,各出入口均设有门禁,想要进到正在施工的湖区里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巩本忠早与管理人员熟识,向其说明来意后。记者随他进入湖区,开始找寻湖区中的精灵——鸟。
刚进景区不久,一只浮在水中的雁就吸引了巩本忠的注意。“看起来像是掉队了,这一只以前从没见过,看看能不能拍到。”由于距离较远,巩本忠停下车,快速更换了长焦镜头,把水边那只不知名的雁拍了下来。“回头要查一下这只叫什么。”巩本忠一边说着,一边寻找更近的拍摄点。
在过去,湖区周边的大片盐碱地无法种植粮食作物,却长出了大片的芦苇,勤劳智慧的湖区人民就地取材,用芦苇编织工艺品、盖房子,成为当地村民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每到冬天,家家户户都开始收割芦苇,散落的苇叶甚至也被收集起来,成为烧火做饭的燃料。现在,芦苇地都已经被保护起来了,虽然每年也割芦苇,但只是收很少的一部分了。继续往湖区深处走,是大片的芦苇地,巩本忠告诉记者,水好不一定能吸引这么多野生鸟类到马踏湖来安家,芦苇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大片的芦苇地不仅给鸟儿提供了较为隐蔽的栖息地,而且丰富的植被下有着充足的食物来源。
长年的拍摄经验,不仅让巩本忠对湖区的各种鸟类如数家珍,就连每种鸟的叫声,他也能很容易地分辨出来。“你听这一片苇子里,肯定是一群震旦鸦雀,数量还不少。”巩本忠小声说。这种被称作“鸟中熊猫”的全球性濒危物种十分警觉,体型较小,鸟巢隐蔽,以昆虫和种子为食,一般很难为人所发现,更难以接近。经过一段时间的蹲守,巩本忠才远远地拍到了几张满意的照片,带着记者继续往湖区的深处走。
对巩本忠来说,一年四季都有拍不完的素材和美景——春天万物复苏,处处是生机与活力,凤头䴙䴘、凤头麦鸡等野生鸟类的踪迹开始在湖区出现;夏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大片的水面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这时候鹭鸟特别多,有五六种;秋天湖边红叶盛放,湖区成为大批迁徙候鸟的中转站,海棠的果子也熟了,成为鸟儿的美食;到了冬天湖面开始结冰,有时候能遇到各种鸟儿出来觅食,在冰面上一派热闹景象,马踏湖的雪景也很美。
单纯的拍摄并不能满足巩本忠,遇到陌生的鸟儿,他常向附近的园林工人询问这只鸟来了多久了,拍摄结束后,巩本忠会拿着照片跑去查阅资料,去了解这种鸟的名称和习性,有在书店工作的朋友还送给他一本珍藏多年的鸟类画册,供他参考查阅。这些可爱的湖区精灵,也吸引了不少外地的摄影爱好者专程赶来。“前两年,还来过一群野生的鸬鹚,多的时候有二十几只。”巩本忠说,“现在隔三差五就要到湖区走一走,有时候一段时间不来,心里还念想着呢。”
“你看那边树上的鸟,是伯劳,湖区里有四五种,别看它们个头不大,但是从嘴的形状看,就知道这是种猛禽。湖区的喜鹊也很多,有黑色和灰色两种,相比其他鸟类,喜鹊更像是湖区的主人,有时候能看到他们与其他鸟在天上追逐打架的场面,体型再大的鸟喜鹊也不怕,而且不落下风,非常有趣。”巩本忠说。
最大心愿:让美丽长久保存
一系列环境治理措施的有效落实,让马踏湖湿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湖区水质明显好转,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成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生态高地。
在巩本忠的眼中,这几年马踏湖的水清了、空气干净了,植被也丰富了,他很清楚在盐碱地上繁育这些花草树木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巩本忠的老家也因为湖区开发改造而拆迁,其父亲开了一家小饭店,如今在新建的小楼里重新开张。大家都说,新家离的湖区更近了,位置也很好,饭店在这里重新开张,相信一定比以前的生意更好。
如今的马踏湖已不仅仅是一个景区,其作用也不会局限于改善环境,它还影响着当地的生态、文化、旅游、城镇规划、民生建设等方方面面,湿地公园的建设也给附近的乡亲们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
马踏湖湿地公园何时开放成为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巩本忠的一些朋友知道他常在湖区奔波,有时也向他打听建设情况。“现在马踏湖这么大,建设起来很不轻松。”巩本忠说。
无论是马踏湖的景色,还是湖区可爱的鸟儿,它将来开放的那天都是值得我们期待的。谈到湖区今后的发展,巩本忠在交谈中也透着一丝忧虑,“湖区还是要尽量多做准备,尽可能地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后再开放会好一些。尤其是相关的管理工作要及时跟上,更希望每一个到湖区的游客都是举止文明的,共同维护好湖区的建设成果,让马踏湖的这份美长久地保存下去。”巩本忠说。(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