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庆节后第一周,骤然下降的气温让市民措手不及,身上的衣服薄厚各异,有的人甚至穿起了薄棉服、薄羽绒服。虽然霜降还没来,但秋意已浓,凉意更重,又到了妈妈喊着穿秋裤的时候了。降温、天冷这些词,也成了这一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信息发布的“主角”……深秋时节,气温骤降,怎样自我保健,防止疾病侵袭,对此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心梗脑梗老年患者增多
气温骤降记得“护心”
? ? 记者昨日从我县多家医院了解到,因为气温骤冷,多种慢性病又有抬头之势,病房一床难求。
? ?62岁的赵大爷发现高血压病有半年了,因为平时没有明显不适的症状,赵大爷认为自己很“健康”,这半年来经常以自己的主观感觉来衡量血压的高与不高。不听医生、子女的良言相劝,自认为,“血压高就高呗!反正不影响吃饭、睡觉!”
? ? 但就在两天前,一直都自认为自己很健康的赵大爷早晨去农贸市场买菜时,突然觉得头晕、头痛、恶心,出冷汗,双脚像踩棉花一样,正好被邻居碰上,赶紧找到赵大爷的家人并把他送到了县人民医院。一测才发现,赵大爷的血压竟高达220/130mmHg。
? ? 医生提醒道,每年气温骤降时,都会接触过很多类似像赵大爷这样的高血压患者。因为高血压大都起病缓慢,早期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不容易被发现、被重视,导致诊断延误,仅在体检测血压或者发生高血压并发症及靶器官受损害时才被发现,比如发生头晕、头痛、疲劳心悸、视力模糊、鼻出血等情况时。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十分重要。
? ? 据医生介绍,在冷空气的刺激下,老年人容易因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要重点防范寒冷刺激诱发的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脑血管意外。冬季尤其是脑梗的高发季节,许多老人夜晚上厕所时或者早上一起来往往就发生中风了,这段时间也是一天中最寒冷的时段,低气压、高湿度,都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血管的持续痉挛,使得血压骤然上升,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
? ? 专家提醒,和天气冷了水管容易爆裂一样的道理,有原发病史的患者的血管在这种季节也特别容易爆。针对这种情况,只能从控制原发病上预防血管爆裂,比如,高血压的病人,要注意控制血压;糖尿病的病人,容易心肌梗塞和脑梗塞,控制血糖、情绪来预防。患者或其家属一旦发现患者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眩晕伴呕吐等症状时,必须高度警惕,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 ? 除了老年人,青壮年这个季节也一定要注意防范心脏问题。“气温骤降,青壮年猝死的情况也很容易发生。”医生说,猝死可以是有症状的,也可以毫无征兆,主要症状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慌等。天气寒冷的时候,人们的活动量减少,包括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也相对减少。如今年轻人超长时间进行电脑作业,这种过度的疲劳会引起心电生理紊乱,继而引起冠状动脉长时间痉挛,或者心电生理紊乱引起恶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心室颤动)都会导致猝死。 ? (田欣)
“秋冻”有理但“挨冻”要不得
? ? 深秋时节,天气乍冷。虽然早上上班的时候感觉有点冷,但市民赵女士还是坚持没有在薄毛衣外面套一件衣服保暖。赵女士觉得,老话讲“春捂秋冻”,一冷就加衣服的话,冬天更容易感冒。不过冻了三天后赵女士就有点感冒了,医生告诉她,“秋冻”虽然对冬季预防疾病有一定好处,不过赵女士冻得有点过头了。
? ? 据县人民医院医生张坤朋介绍,“秋冻”对于很多冬季经常发作的疾病有着比较好的预防作用,但这并不是说秋天穿得越少越好。“凡事都讲究一个度,天冷的时候不要穿得过厚,免得出汗阳气外泄,不能使刚气内收,达到养精蓄锐的目的;也不能穿得太少冷得浑身发抖,那样的话免疫力没提高多少,自己反倒先病了。秋季穿衣一定要以身体的舒适度为准,不能穿得太厚,也不能穿得过于单薄,应当凉而不寒。”张坤朋说。
? ?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张坤朋提醒,秋冻有理,但盲目“秋冻”不可取,要因人因时而异。尤其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自身调节能力较差,身体遇寒冷刺激不能很快适应,感受风寒邪气后,易诱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要想提高儿童的御寒能力,家长可以从秋天开始对孩子进行耐寒锻炼,以提高机体的冷适应能力。最简单的方法是养成用冷水洗手、洗脸的习惯,即使到了冬天也不放弃。
另外,医生还指出,患有心血管或脑血管疾病、支气管哮喘、老寒腿的老年人也不宜“秋冻”,过度受凉不但不会防病,遇寒冷刺激可导致血管痉挛收缩,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旧病复发;高血压病人易发生中风,加重病情;同时,老年人往往体弱多病,抵抗力下降,而脚部穴位较多,因此老人更应注意做好脚部保暖。
? ? ? (田欣)
《那年花开月正圆》收官
“网红”阿胶你吃对了吗
? ? 近日,由孙俪主演的爆款剧目《那年花开月正圆》已然收官,细心的观众发现,其中几个角色生病后都用阿胶粥进行调补。事实上,阿胶也是当季的滋补佳品。近日,记者走访我县几家药店发现,多个品牌的阿胶产品都被摆在了显眼的位置进行促销。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阿胶产品分为多种,有块状阿胶,还有现场熬制的阿胶,也有与核桃花生等一起制作而成的阿胶糕。市面上销售阿胶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有直接在超市销售的包装好的阿胶糕,也有药店内熬制的阿胶,此外,还有很多个人制作的阿胶糕放在朋友圈或者微博等公众平台上销售。
? ? 正在县城中心大街一药店购买阿胶块的张女士表示,近期在观看养生节目时,专家介绍将阿胶与红枣、山药等食材共同熬制可以御寒补气,所以就想来买点。对此,店员王慧珍表示,女性通过将阿胶与核桃、红枣、芝麻等食材的搭配可以补血养气;同时,阿胶中含有胶原蛋白,适量食用还可以美容驻颜;对于产后气血亏损的女性消费者也可通过食用阿胶恢复元气。除了女性外,中老年人也是阿胶消费的一大群体。对于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买阿胶补身体的现象,王慧珍表示,最好不要给孩子通过阿胶来补身体,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小朋友,其肠胃功能不足以完全消化阿胶产品;肝肾功能不全的消费者也不建议食用,因为这类群体不宜摄入较多蛋白质。 ? ? ? ? ? ? ? ? ? ? ? ? ? ? ? ? (田欣)
天气“变脸”,手脚冰凉咋整?
听中医专家来支招
? ? “一到这个季节,就感觉身体冰凉,穿了厚衣服还是觉得很冷,朋友们有啥好办法没?”近日,刘女士在微信朋友圈发文道。就此问题,记者来到县中医院进行了采访。
? ? “中医认为,手脚冰凉是一种‘闭症’。”县中医院国医堂主治医师金晓军说,所谓“闭”即是不通,受到天气转凉或身体受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肝脉受寒,肝脏的造血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肾脏阳气不足,肢体冷凉,手脚发红或发白,甚至出现疼痛的感觉。另外,心脏衰弱无法使血液供应到身体末梢部位,使得手脚特别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环不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末梢循环不良”。
? ? 那么,手脚冰凉怎么调理?金晓军介绍,“冬天务必要注意保暖,及时增加衣服和鞋袜,可经常擦些油脂。要多进食热量多的饮食,人在饭后,手脚温度会稍微增加,所以,要多食用一些有足够热量的食物,如肉类、面食、蛋奶等,以增加机体的产热量,但肥胖者、糖尿病患者要慎食。也可以适当地食用一些促进血液循环的食物,如芝麻和花生,洋葱、辣椒也可以帮助身体产生热量、促进血液循环。”
? ? 金晓军提醒,冬天不要因为怕冷就不在室外活动,因为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可以通过步行、慢跑、爬楼梯、健身舞等进行全方位锻炼。如果手冰凉,上肢的活动量应大些,如果脚冰凉,下肢活动量应大些,通过加强对手脚的锻炼,可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睡前可用热水局部泡手、脚,不但可以促进血管末梢的循环,还有帮助睡眠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田欣 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