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部门资讯-->>内容
新技术成桓台绿色农业发展新引擎
时间:2017/11/1 14:02:37 来源:桓台新闻网 【字号: 】 手机看新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近年来,在绿色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桓台不断加大新型绿色农业科技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桓台农业正由传统资源消耗向生态可持续发展积极转型,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新技术已经成为桓台绿色农业发展的强劲引擎。


水肥一体化为农业节水减负

水是农业的命脉,肥料是粮食的“粮食”,但这些农业投入品都面临粗放低效使用的问题——灌溉水利用率只有53%,化肥、农药利用率不到40%,资源环境矛盾愈发凸显,加强精准高效利用迫在眉睫。

在唐山镇一片麦苗青青的农田里,种粮大户荆茂祥正在侍弄着半埋在土里的管道。“今年有了这些宝贝,既节约又增产,又是一个丰收年。”今年43岁的荆茂祥租种着2038亩土地,是桓台县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他所说的“宝贝”是新安装的一套滴灌设备。据荆茂祥介绍,浇水、施肥等田间管理工作非常繁重,今年他投资1.5万元为100余亩农田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设备,既节省人工,还节约用水,以前三四天才能干完的活,现在十几个小时就完成了。

“这种滴灌设备还有一大好处,那就是节约用肥,算下来,要节省近三分之一。”荆茂祥指着一个红色的塑料罐说,这种设备可实现水肥一体灌溉,将肥料溶解后一起灌溉使施肥更加精准,肥料的利用率能从10%增加到40%,并且不用重复施肥,一次灌溉就为作物加足营养。“‘减肥’后,不仅能提高粮食产量,而且节省了投入,还能大大减少土壤酸化,实现绿色种植,真是一举多得。”荆茂祥说。

节水离不开高效灌溉技术和设施的应用。2017年,桓台农业部门在全县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新技术,这项技术将灌溉和施肥融为一体,适时、精量、准确、均衡供应给农作物,根在哪里,水管就通到哪里,肥和水就送到哪里,彻底打破了传统农业灌溉大水漫灌的局面,为桓台农业节水、减肥、减负,推动粮食生产绿色发展。

“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省肥节水、省工省力、降低湿度等特点,既能有效提升粮食品质,又能降低种粮成本。”县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孙茂真说。

截至目前,全县已落实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达到3000余亩,不仅帮农民解决了灌溉施肥这一最繁重的生产难题,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为推进桓台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农业新技术实现全过程覆盖

近日,种粮大户史济斌带着他从自家农田里采集的多份土壤样本来到县农业局进行化验,农技人员将根据化验结果,与配肥企业一道,为他的农田“量身打造”专属肥料。“以前我们总觉得施肥越多越好,现在根据测土配方数据,将氮磷钾肥进行配比,实现精准配肥,减少用肥量,节约了种植成本,小麦产量还能得到提高。”史济斌说。

史济斌提到的“精准配肥”是我县近年来重点推广的农业新技术之一,它可以针对土壤特性,开出“专属补方”。我县鼓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自采土壤样本送到桓台农业部门化验,由精准配肥企业根据土壤养分化验结果和产量目标生产专用肥料直供到户。截至目前,全县精准配肥面积已达3万亩,肥料用量比以前降低10%。

我县把实行统一供种作为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重要举措,积极抓好小麦良种的统一供应,保障小麦种子的质量。2017年,全县小麦良种统一供种项目将继续实施,小麦良种计划补贴面积为30万亩,对全县种植小麦的农户进行每亩10元的良种县财政补助,补贴金额总计300万元。

有了好种子,提高播种质量是粮食丰收的关键。我县大力推广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新型宽幅精播技术和玉米单粒精播技术。实施省级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项目,结合我县实际,选取索镇、果里镇、荆家镇作为试点区域,深松试点总面积为7万亩,宽幅精播技术实现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农业部门对小麦宽幅精播机械进行技术改进,发展新型宽幅精播技术,年均分别节约小麦种17.5万千克、玉米种12.5万千克。实行病虫害统防统治,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小麦根病春季统防统治,为全县35万亩小麦全部“接种”小麦根病“预防针”;落实玉米“一防双减”面积10万余亩,提高了综合防治效果,玉米单产显著提高。

一项项农业种植新技术,提升了我县粮食综合生产力,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据统计,目前,我县正在推广应用的新技术达10多项,普及率达90%以上,实现了由良种推广、农田整理、农业种植到粮食丰收的农业全过程新技术覆盖。


构建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

“养根护叶,防止早衰,提高光效,促进灌浆,增加粒数,提高粒重,这是我们夺取小麦丰产丰收的口诀……”近日,在索镇耿桥种子站,一场新型职业农民田间学校培训课在这里开课,周边镇村的种粮大户兴致勃勃地聆听着市农技推广中心农技专家荆延东的精彩讲课。农民提问,专家解答,现场互动的方式更提高了种粮大户的听课热情。宫家村种粮大户杨光乐告诉记者,他承包了300余亩土地,小麦亩产一直在400千克徘徊,县农技人员为他上门服务,传授种植技巧,指导应用种植新技术,他的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70千克,平均每亩增产70千克。

近年来,桓台县坚持把农业技术推广作为发展高效农业推进绿色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体系的作用,强化产学研结合,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互联网+农技推广”模式,实行点对点技术服务,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粮食生产从种到收的全程服务,粮食单产显著提高。

我县通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补助项目实施,明确了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加强了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确定了主导产业和主推品种、主推技术,遴选确定了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建设了5处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了进村入户技术指导和分级培训等工作。全县选聘技术指导员56名,各镇设立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所在镇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信息咨询、技术推广服务以及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工作。全县建立了村级服务站20个,配备村级农民技术员20名,承担本村及周边村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工作。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社负责人中选聘的技术指导员,用自种粮田作示范,技术推广服务到位,得到了广大农民的一致认可。

建立起完善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培育出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广一系列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桓台农业发展正步入崭新时代。2017年7月,桓台县入选了农业部、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组织开展的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区,未来将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基金、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建设。通过4年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加快发展农业全产业链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产业融合机制进一步完善,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方式更加多元,农民共享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增值收益不断增加。(李明泽? 王锡久)


版权所有:桓台新闻网  联系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兴桓路399号  电话:0533-8181890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鲁ICP备202101648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10002  鲁公网安备 370321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