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建制旱厕改造的成功样本
时间:2015/8/6 8:34:48 来源:桓台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手机看新闻
每次如厕,尤其到了夏天,村民不仅要承受“熏鼻子辣眼睛”的臭气,还要与蚊蝇“战斗”。每每说起旱厕,村民们总是苦不堪言,就盼着有朝一日早点儿改造。
在荆家镇东孙村,从6月3日开始,村民们期盼已久的旱厕改造工程终于动工了,截至目前,一共661户的东孙村,完成改造648户,达到98%,实现了整建制的目标,是我县第一个完成整建制旱厕改造的村。
“现在农村的厕所不仅卫生,而且美观。”近日,记者去东孙村采访的路上,东孙村村干部王惠与记者聊起来时如是说。随后,王惠带领记者走访了几家农户。推门进去,干净整洁的院子里,生产生活工具摆放有序,厕所更是大“变脸”。说起旱厕改造,村民孙大爷打开了话匣子:“我小儿子在外地上学,以前回来老说什么时候家里才有干净的卫生间。今年孩子得知村里都要旱厕改造,经常打电话回来问进度,知道改造完成后,电话那头很是高兴。”孙大爷说。
东孙村在旱厕改造过程中,缘何如此顺利,这都要归结于该村创造性地探索出“破解四难题,实行五统一,做好三结合”的经验做法。
破解四难题,激发村民改造热情
东孙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李树海告诉记者,为了破解“群众嫌脏不愿改、封建迷信不敢改、常年在外无人改、档次太高无钱改”四个难题,他们对症下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用社会化清厕的办法破解群众嫌脏“不愿改”问题。“群众不是不愿改,而是嫌脏不愿自己动手改。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研究决定进行社会化清厕,抽粪车辆由村里负责联系。解决了群众这个心病,改造的热情自然高涨起来了。”李树海说。
用党员干部带头逐街逐户改造的办法,破解了群众封建迷信“不敢改”问题。李树海告诉记者,常年在农村居住的,大多是老年人。他们思想都比较保守,对于“太岁在西南不宜动土”的封建迷信说法颇为忌惮。为此,该村一方面反复做老年人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由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带头改造破除迷信思想,全体村干部、101名党员、30名村民代表全部带头改造。有了典型示范,群众就没有了思想顾虑。
用片区奖励和施工队伍竞争的办法,破解了常年在外“无人改”问题。闲置无人居住房屋是实现整建制改造遇到的普遍难题,东孙村住宅闲置率在25%、130户左右。“为调动干部积极性,我们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制,村中间南北路为界,总支副书记负责西部片区,纪检书记负责东部片区,每个片区配3名工作人员,分别负责技术、拍照和物料协调。哪个片区改造户达到95%并通过验收,按20元/户进行奖励,达到80%按10元/户奖励。两个片区为达到目标,都想方设法通知在外人员回家改造。”李树海说到这,满是自豪之情,“为加快施工进度,我们两个片区各自培训了14支施工队伍,然后优胜劣汰,根据施工质量和农户满意度进行末位淘汰,最后保留了20支队伍。施工队为了揽活赚钱,都积极做群众工作。常年在外不在村里住的,施工队联系让他们回家改造;村干部做不通工作的户,施工队都帮助解决了。”
用统一标准、简单实用、集体补贴的办法,破解了“无钱改”的问题。经过测算,完成最基本的改造(水冲式厕具和三格式密封化粪池)所需材料和人工成本约1000元,该村经召开村民代表会征求意见,大多数村民希望不花钱或少花钱就能改厕。村里经过研究,决定按照最基本的改造标准施工,由农户个人出150块砖,其他材料、人工全部由村里负责。市县镇补助900元不足部分,由村里负担。这样,群众几乎不花钱就可以完成改造。
实行五统一,解除村民后顾之忧
为节约成本,东孙村实行了“统一清厕、统一购料、统一施工、统一监督、统一服务”五统一的办法,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在统一清厕时,村里协调了3个抽粪车,实行价格招投标,由最初的180元/户降至110元/户。人工清厕也实行统一价格,根据大小容积,分60元和80元不等。清厕出的粪便由村里统一清运。”李树海告诉记者,村里一次性购买了水泥、沙子、盖板、PVC管等,经过测算,统一采购的材料比市场价便宜20%左右,大大节省了材料成本。
竞争机制调动了积极性,统一供料节约了成本,流水作业提高了效率,但如何保障施工质量成了新的问题。为此,东孙村探索出了技术指导——监督拍照——自查自验的“三步监管”模式。“我们安排一名干部负责技术,对改厕实施全过程指导;再安排一名干部负责拍照,保留好改造前、中、后影像资料;施工队伍每完工10户组织一次自查自验,达不到建设标准的一律重建。村里还对改厕户实行了统一编号,喷涂在厕所外墙。”李树海告诉记者,有的群众思想有顾虑,担心改厕后容积变小,提出三格充满后个人无法清理或抽粪车有偿服务的问题。为此,该村投资3万元购置了一台抽粪车,实行统一的免费服务,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清厕联系电话印制在村里背街小巷墙壁上,群众一个电话,免费服务到家。
做好三结合,让生态文明常驻乡村
在整建制推进过程中,东孙村村“两委”始终认为,旱厕改造是农村家庭环境卫生的一次革命,不单单是厕所改造的问题,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必须结合实际,与发展生态农业、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群众满意度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东孙村是远近闻名的四色韭黄基地,是全省一村一品示范村,是国家级标准园,园区内种植的四色韭黄全部使用有机肥料,但目前全镇沼气池产生的沼渣沼液仍不能满足需求。实践证明,改厕后经过充分发酵的粪便正好是发展生态农业所需的优质有机肥料,不仅能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能力,而且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今后,全村清厕的沼渣粪便将统一全部用于四色韭黄基地施肥,实现旱厕改造与发展生态农业相结合。
今年以来开展的环境综合整治使东孙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大街小巷干净整洁了,但各家各户的厕所依然臭气熏天、蝇蚊乱飞,与大环境很不协调。为此,东孙村将旱厕改造工作与环境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在推进环境综合整治中,宣传旱厕改造;通过旱厕改造,又促进生活环境更加优美宜居,既创造好了公共地区大环境,又改造好了各家厕所小环境,实现了“街头不见垃圾成堆,厕所不闻粪便臭味”的整体卫生效果。
“我们把旱厕改造过程与提升群众满意度相结合,坚持群众参与贯穿始终,做到改造标准让群众知晓,改造过程让群众监督,改造质量让群众评判。”李树海说,改造之初,村“两委”与改造农户签订了协议书。改造之后,村里开展了调查问卷,对施工质量进行满意度调查,群众满意签字确认后支付施工队人工费。村里还为改造户统一配发了水桶、水瓢、厕刷,安装了厕所扶手。经统计调查问卷,群众满意率达到了100%,真正做到了为民惠民便民利民,办成了群众满意工程。 (田欣 张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