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其他新闻-->>内容
当年鏖战急鲁中首挫敌
时间:2015/8/25 9:24:43 来源:桓台新闻网 【字号: 】 手机看新闻
    黑铁山起义后,刚刚建立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确立了将打击敌人放在首位的指导思想。廖容标、马耀南、姚仲明等人领导队伍增强作战本领,积极掌握敌情,主动出击,与敌人展开殊死战斗,有力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1938年1月,廖容标司令员敏锐把握战机,果断行动,带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会同小清河沿岸村民自卫组织,在小清河对日军汽艇展开伏击,机动作战,一战告捷,全歼日军12名,击沉汽船一艘,不仅重创日军,还唤醒了鲁中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战意识和爱国热情,扩大了起义军在鲁中地区的影响,壮大了第五军抗日队伍。

巧抓战机,暗设奇伏

    1937年12月27日,济南沦陷在日军铁蹄之下,日军主力迅速沿津浦路南下,胶济铁路各车站均被日军占领。
    县党史办工作人员介绍说,由于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此时,日军在山东境内还未曾受到过打击。随着战线的南移,日军认为小清河不但已经是他们的后方,而且是东至渤海湾羊角沟、西至济南最安全的军事运输要道。插着膏药旗的汽船在小清河上不断往来,一批一批战略物资从渤海湾羊角沟上岸,顺着小清河源源不断地向济南运送。
    押船的日军把大盖枪随意放在膝盖上,样子十分放松。他们经常把汽船中途停下,闯进沿途村庄抓鸡牵羊,肆意骚扰,两岸村民饱受日军的蹂躏和威胁。
    日本侵略者在小清河沿途的罪行,不时传到第五军来,廖容标、马耀南等第五军领导分析认为,敌人的猖狂,正说明他们的麻痹大意,为了人民疾苦必须给敌人点颜色看看,利用敌人的麻痹也有利于更好地打击敌人,同时也能很好地锻炼抗日队伍。
    1938年1月,正巧地下党员李寿岭从小清河沿岸赶到第五军驻地,带来了许多他亲眼目睹的敌人运输船实际情况,最后他恳切地对第五军司令廖容标说:“老百姓日夜都在盼望你们去打鬼子!”
    廖容标、马耀南等第五军领导人立即研究出打击方案,决定拿出大部分力量北上打击日军运输队。其余人员由赵明新同志带领,坚持在黑铁山地区,继续发动群众抗日。战士们一听说要去打鬼子,个个斗志昂扬,初生牛犊不怕虎。
    部队昼伏夜行,来到一个叫韩家套的大村庄,李寿岭给廖容标等人引见了当地游击队负责人韩子衡。大家一起研究商量后,决定在小清河沿岸择地埋伏、打击日军。次日,廖容标、马耀南、韩子衡等人从韩家套赶到小清河察看地形,选择伏击地点。
    小清河系济南泉水汇集而成,河水清澈,河道也比较直,最终廖容标等人把埋伏作战地点选在安家庄北,那个地方河道微微弯曲了一下,形成一个“之”字形,日军的汽船到此必定减速,而且这一带河岸有大片芦苇,便于伏击队伍隐蔽。战术部署完毕,韩子衡带领当地游击队员和第五军侦察员先赶到北岸准备策应,廖容标带领40多名战士悄悄赶到小清河南岸伏击地点埋伏起来。安家庄那段河道相对狭窄,水面不过30米左右,南北岸埋伏人员都能通过手势等互通消息。
    此时正值1938年1月下旬的拂晓,北风正烈。小清河沿岸没有半点动静,唯有两岸的芦苇在寒风中瑟瑟抖动,战士们伏在冻土上,心里却充满战斗的热情。部队战士忍饥受冻,一直等了五六个小时,直到上午十时左右,才看见两条双桅船从上游驶来。等木船靠近一看,船上没有鬼子,一问船工,原来是被鬼子抓去当差刚放回来的。为了封锁消息,部队把这两只木船留下来,叫船工上岸。船工们一听是打鬼子,转惊为喜,热情地告诉部队:“鬼子来去多半都是坐汽船。”一位老船工看了看队伍的阵势,有些犯愁:“唉,汽船跑得快,你们单凭快枪怕拦不住鬼子。”这一句话提醒了廖容标等领导和战士们,日本汽船过弯道的时候虽然会减速,但是一听到枪声,肯定会加速逃离。
    廖容标根据自己的经验分析,过去他在山谷和山道对敌作战打埋伏时,总要把敌人的前后路堵死,今天在小清河上打伏击,也应该采取这种措施。大家也已经七嘴八舌出言献策,商量拦阻敌人的办法,这时一个战士提出可以用两条木船横档在河上。船工一听要借船拦河,非常慷慨地说:“我们恨透了那些鬼子,在河里行船,他们碰到我们非打即骂,我们这些破船也不太好用了,干脆就用我们的船,拦住那些狗杂种吧!”船工们亲自动手把两只船头尾连在一起,横在河面上,两头用铁锚牢牢抓在两岸的冻土中。

激烈鏖战,全歼敌军

    “拦河坝”修完不多会儿,中午时分,远远传来一阵马达声,老船工兜耳一听,肯定地说:“是汽船,你们快准备打鬼子吧!”
    马达声越来越大,已经能够看清一只插着膏药旗的汽船大摇大摆开来。看到河面上竟然有拦路船只,船上的鬼子颇感意外,气急败坏地拉响汽笛,见没人理睬,只好减慢速度。一个鬼子端着枪来到船头,对着两条木船大发脾气,哇啦哇啦乱吼一阵,汽船缓缓就要靠上“拦河坝”的时候,这个鬼子对着天空乱放了几枪。看到鬼子如此嚣张,战士们早已手痒得耐不住。廖容标看着时机已经成熟,瞄准船头的那个鬼子,“叭”地一枪就把那个家伙打到河里去了。战士们像听到了冲锋号角,“叭叭叭”,密集的子弹不断打向敌船。站在船舱外的鬼子纷纷应声倒下,有的一头栽倒在河里。这次打击真是鬼子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他们一面慌忙躲起来回击,一面把汽船往后倒退,想从原路逃走。廖容标赶紧大喊一声:“投弹!”手榴弹纷纷向敌船投去,虽然有好几枚落在了河里,但也有好几枚在船上开了花,其中一枚正好飞向驾驶室,发出一声巨响,随着里面冒出一团烟雾,船身猛地一抖,马达不响了。
    眼看战况向有利方向转变,战士们更加沉着了。稳稳当当地一枪一枪瞄准鬼子打,没死的鬼子都沉不住气了,有两个抱着枪,滚到河里,拼命向北岸游去。刚一上岸,却听到一片震天动地的呐喊:“捉活的!捉活的!”这下两个鬼子吓破了胆,原来埋伏在北岸的同志早就在这里等着他们了。离北岸不远的曹家庄的农民听到喊杀声,也纷纷提着大刀、锄头、铁叉赶来,成百的群众把两个鬼子团团围住,吓得鬼子噗通跪在了地上。
    南岸也有两个跳水的鬼子,都被打死在水中。这次战斗不幸的是一班长王玉珂同志牺牲了,黑铁山起义第五军的战士们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亲密的战友倒在自己的身旁,许多人都哭了。义愤填膺之际,大家一致要求上汽船和鬼子拼命,廖容标急忙喊道:“听从命令,不要盲动!”继续战斗了不久,手榴弹用完了,为了尽快结束战斗、减少伤亡,廖容标派大力士张捷三、陈福会同志去安家庄扛来了两门土炮,有会放土炮的老乡也跟来帮忙,老乡亲自操作土炮,只听“轰隆!轰隆!”两声炮响,再也听不到敌人负隅顽抗的枪声。
    廖容标带领几位战士,把拦河的木船靠在敌人的汽船上,只见日军横七竖八地躺在船舱里,船上的12个鬼子全部被消灭,并缴获电台一部。日军汽船也慢慢沉到河里。
    事后才得悉,被第五军战士消灭的鬼子中,有一名日军旅团长,一名联队长,一名高级幕僚。原来这些鬼子是在济南参加了重要会议后,打算返回羊角沟的。

凝聚民心,振奋军威

    这次战斗,日军十分震惊,次日早上即从济南等地调集了几百名步兵、骑兵,在飞机、汽车、汽艇的掩护下,发了疯似地沿小清河寻找“失踪”的汽船。
    日军的兴师动众,倒起了个意想不到的作用,第五军的胜利战果反而被日军“免费宣传”了出去,这下子当地老百姓都知道了鲁中大地有一支“天兵天将菩萨军”。同时,国民党的中央电台还专门广播了小清河一仗的胜利,使这次战斗产生全国性的影响,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但是在国民党宣传机构的嘴里,却把这次战斗胜利宣传成了国民党领导的结果,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县党史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小清河伏击战规模虽然小一些,但在桓台西北地区,乃至小清河流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深远的,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山东肆无忌惮的嚣张气焰,日军汽船再也不敢毫无顾忌地在小清河上往返行驶;同时也唤醒了鲁中地区广大人民团结一致抗日的坚定决心。很多地方的抗日武装都开始主动接受第五军的领导团结抗日,第五军的抗日阵营迅速壮大,抗日烽火成燎原之势在鲁中大地播散开来。  
    77年之后的今天,记者来到小清河伏击战旧址, 只见两岸村庄人民安居乐业,沿河一片绿油油的庄稼透着无限生机。      
(伊丕香 徐玉坤 魏芳 摄影报道)

清河伏击战击沉日军汽艇所用的土炮



当时所作漫画——小清河打汽船



小清河伏击战旧址



小清河伏击战旧址现貌

版权所有:桓台新闻网  联系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兴桓路399号  电话:0533-8181890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鲁ICP备202101648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10002  鲁公网安备 370321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