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县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转作风、办实事,找准解决“四风”问题关键点,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县各镇(街道)、各部门单位处处可以看到党员干部转作风带来的新气象。
平台搭起来 舞蹈跳起来
近日,在索镇崔茅村文化广场刚刚建好的舞台上,崔茅村业余京剧团的票友们正伴着二胡、月琴的演奏声,在台上高兴地唱着京剧。5月25日晚,他们还登上了县文化出版局“文化惠民,心系群众”崔茅村专场演出的舞台,在家门口为邻里亲朋表演节目,展现自己的风采。
据了解,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村里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崔茅村村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原有健身文化广场已经无法满足群众需求,村民期盼改建、扩建健身广场的呼声逐渐增多。新一届村“两委”上任后,投资10万元对健身广场进行了提升改造,并新安装了健身器材,如今,不仅在崔茅村,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村文化大院成了我县各个乡村群众的大舞台,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在锦秋社区,随着社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社区居民潘女士走下麻将桌,登上群众大舞台,跳起了广场舞。“学会广场舞后,感冒少了,吃饭更香了。”潘女士说,参加集体文娱活动,不但锻炼了身体,还交到了更多的朋友。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县已提升改造农村文化大院23家,建成2处戏台。如今,在桓台的大街小巷,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唱京剧、跳广场舞等群众性文娱活动精彩纷呈。
干部接地气 服务更便民
“真是太及时了!这对我们公司技术研发的投入是一大利好,我们享受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这一政策后,将节省资金100余万元,可促使公司加大研发设备的投入,为后续发展夯实基础,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有实质性的帮助。”在县国税局举行的所得税汇缴业务专场培训中,了解到国家相关税收政策给企业带来的利好,淄博中保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财务经理田秀琴高兴地说。县国税局连续十年来针对汇算清缴工作对纳税人开展免费培训,同时,通过“桓台国税”微博微信平台等多种载体,多渠道、多平台、多视角强化政策宣传,开展相应的意见反馈调查,保证政策相关企业及时了解,做到政策宣传一通到底,创造了良好的营商新环境。
政策宣传讲到了群众心田里,这是全县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听意见、找问题、察民情、办实事的具体体现。我县坚持扭住“四风”问题不放手,在思想深处找根源,在制度建设上找漏洞,抓住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联系群众不到位的问题,及时确定了一批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事项,不等不靠抓整改,强化措施抓落实,让基层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整改实效。
党员进社区 群众得实惠
“谁家的水、电出了问题,只要打个电话,我马上过去帮忙。”“栽花种树我在行,社区环境建设我一定出力。”“搞民事调解我有经验,帮助群众化解家庭、邻里矛盾是我的责任”……这些朴实的话语都是在职党员走进社区、为民服务的句句承诺。
今年1月31日,在商城社区,在职党员以各自工作单位为小组,自发购买了食用油、面粉、鸡蛋等过节物资,与该社区43户弱势群体结成帮扶对子,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为他们送去了温情和暖意。社区居民陈先生因身患尿毒症接受了换肾手术,然而重获新生的他却依然需要巨额费用维持后续治疗,了解到他的实际困难后,县财贸局的党员志愿者与陈先生结成帮扶对子,希望在生活中为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自2014年起,我县组织开展了县直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以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认领服务岗位、集中志愿服务等形式,进一步增强了机关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提升了群众满意度水平。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366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并与社区签订了《县直机关在职党员认领社区岗位承诺书》,认领志愿服务岗位1400余个,各社区活动小组分散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实现了在职党员全面参与、城市社区全面覆盖、社区群众全面知晓。
“干部多跑跑腿,多听听群众的心声,多办实事,群众就会少一些‘怨气’,多一些正能量。”县司法局党员王秋菊说。
“嗟昔官风盼公仆,欣今国柄系民情……”社区居民商洪玉用通俗易懂的诗歌记录了我县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也写出了广大群众对我县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倾心解民忧”的称赞与期盼。
(李明泽 陈月琪 刘炳琪)
崔茅村民在新戏台上排练京剧

党员进社区,为民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