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了唐山镇王茂村小磨香油周林明的作坊,缕缕香气弥漫在村庄周围,王茂小磨香油果然名不虚传!
据说王茂小磨香油由于其味正香醇,后来进贡到了宫廷,深得皇家喜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走南闯北的王茂村人把香油带向了全国各地。
村民周林明做这一行已经有30多年了,还是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时候,他就在生产队里磨香油,挑着香油到处叫卖。“那时有4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都有磨香油的,卖香油的。”周林明说。他们每日走街串巷,敲打着一副木梆子,高喊“卖油喽……”。“不管到了什么地方,大家都不会质疑香油质量,有时一天卖到几十斤,有的地方批发后再零售。”周林明说。
王茂小磨香油是采用传统的石磨工艺研磨后,再用“水代法”萃取而成。
周林明告诉记者,制作小磨香油要经过“水洗、炒料、降温除杂、磨浆、兑浆搅拌、墩油”几道工序。首先选上好的芝麻进行漂洗,晾干除杂后,放到铁锅里文火慢炒,把芝麻炒出火色来,有了香味,再用石磨磨成酱坯,然后按一定比例掺上优质饮用水,用一个长把葫芦在酱坯上稍用点力气反复墩。由于酱坯中非油物质对水和油的亲和力不同,再者水比油重,经过轧、压、捶、荡,水落下去了,油顶出来了,再用匙子把香油撇出来,就实现了油、坯分离,运用这种“水代法”工艺,取油过程无需添加任何化学溶剂,所以不存在任何化学溶剂残留。
在“水代法”制油的整个工艺流程中,炒芝麻和兑浆搅油是最关键环节。芝麻一定要炒得恰到好处,兑浆搅油时加多少水则直接关系到香油的品质和出油量。“水加多了加少了都不行,差一茶碗水,就可能出不了油或者少出好几斤油。加多少水、炒芝麻火候的掌握全凭经验,各个环节都要一丝不苟,烂熟于心,灵活运用。”周林明说。
虽然这种工艺较为古老,产量也相对较低,但由于无机榨工序、无高压工序、无真空工序,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用自然物理法, 将杂质有效剔除,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小磨香油的天然工艺风味和特有的营养价值,生产的香油与挤榨法、液压法相比,色、味、香更加纯正,具有澄澈剔透、色泽棕红、香味浓郁、油质醇正的特点,属万般食用油品之首,堪称绝佳的烹调用料。
近年来,为了提高生产能力,王茂村村民一方面继续坚持“石磨水代法”的传统工艺,另一方面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落后的生产技术进行改造。周林明说:“祖传的生产工艺一直没有改变,只是由原来人工翻炒改为电动滚桶式翻炒机,石磨由人力推动改为电力拉动,所以王茂小磨香油的风味和品质都一如既往。”技术改造在保证了石磨工艺核心生产技术的基础上,优化了生产流程,改变了小磨香油不能集约化生产的原状,使更多的人能享受到王茂小磨香油带来的营养,并形成了对王茂小磨香油健康观念的认同。
目前,周林明已注册了“王茂小磨香油”商标,相信王茂小磨香油真正能够形成品牌。
传统作坊
炒芝麻
包装
磨油
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