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
时间:2012-12-21 15:15:17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手机看新闻
几天前,老公和我看望了他高中班主任,毕业多年来,老公和他班主任始终保持着联系,经常坐在一起聊聊工作,拉拉家常,看到他们推心置腹、促膝长谈的一幕幕,很难想象,在学生时代,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用班主任的话说,积极上进的孩子中没他,调皮捣蛋的孩子里少不了他,气得老师牙疼是家常便饭,俨然就是“眼中钉、肉中刺”。“这个孩子我是没法治啦!”老公说,这是他班主任挂在嘴边的话。谁能想到?现在老公事业小有所成,还和老师保持着很好的关系。也许,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当学生毕业后,仍回学校探望老师的,往往是当时成绩差的、表现不好的学生,而在路上遇见优等生,他们往往是“视而不见”。
现在我是一名初中教师,回想我教过的两级学生,我记忆最深的也是那些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见了面忙打招呼,喊老师好的孩子们。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觉得是因为这些“与众不同”的孩子在校时,每一个老师在教育他们的时候都以浓浓的爱心、耐心感化他们,用最真诚的心陪伴他们成长,这份爱永远藏在他们的心中,他们深切感受到这份爱的分量,并从心底感激老师。
一个班级,肯定会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当然也有成绩差的学生,作为老师,应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耐心地去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虽然我也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懵懂少年”,但我怀有对孩子们的爱和期望,希望把自己的爱与知识洒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我深信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相信只要学生们信任我、喜欢我,就能把学生教育好。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向班内成绩最好的学生看齐,这样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对待学生要因材施教,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学习积极性都很高,老师不用大督促,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内容;而对于后进生则需要多给他们鼓励,让他们做些较容易、很基础的题目,并及时表扬,这样学生就能时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这种成功的喜悦中更能激发其向前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班内积极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当然这些活动要适当给予学生信心,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生都要有所作为,不能只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再一方面就是把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起来,发动学生教育学生,给学生分组,不是以某一个学生的分数来衡量,而是以一个小组的整体成绩来衡量这一段时间来学生的进步情况。这样同等条件下,只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竞争,才有整个班集体的进步。
(县世纪中学教师 孙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