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环境的不断转变,让服饰企业不再能单纯地从企业业务出发去进行变革,消费者的需求已成为主导变革的因素。产能过剩、积压货品等问题,都是服饰行业历来的痛点,经历过落伍的阵痛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探究其变革的出路就在于借助信息化手段,传统产业不仅可以实现对生产、销售的流程化再造,也为企业、产业,乃至社会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 张店世纪花园有一家并不算起眼的门店,走入店中,就是常见的成衣店铺布局。不同的是,店内的工作人员,正在为顾客量体。而这位顾客是通过一家服装企业的网上定制端口准备订制一条牛仔裤,担心自己量不准,遂找到这家线下定制实体店。
??? 过去的服装企业,要么做大批量订单,要么做极昂贵的高端定制,一条牛仔裤,也能让工厂单独定制吗?店内工作人员为记者展示了他们作为线下终端之一,接到的订单。
??? “你看这些单子,都是前几天客人们过来单独量体定制的,包括款式、颜色、版型,还有一些特殊要求,工字扣、雕刻、绣花、破洞啊,实现了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工作人员说道。
??? 这家能够单条定制牛仔裤的企业,就是山东海思堡服装服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做衣服容易,做有故事的衣服难。像很多传统服装企业一样,海思堡原来一直做大订单,一个款式5000件以上才接单,一件挣一两美元。但从2014年开始,订单开始往东南亚国家转移,海思堡的定单迅速下滑。
??? 面对市场的压力,海思堡痛下决心从“做大定单”向“私人订制”转型。
??? “工业4.0时代,谁能掌握智慧制造、按需定制技术,谁就能成为工业4.0的最大赢家。”山东海思堡服装服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学强说,国际贸易和投资疲弱使得海思堡的出口贸易业务也受到了影响,幸运的是他们面对挑战没有退缩,而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借鉴德国“工业4.0”发展战略,率先实践服装工业4.0和C2M商业模式,建立了中国产业互联网研究院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 作为全省最大的专业化牛仔服装生产企业,海思堡依托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建设了个性化定制牛仔服装智能工厂项目,年产20万件的两条智能化吊挂牛仔裤流水线已经顺利运行。记者在海思堡智能化生产车间看到,每名工人操作台上都有一台读卡显示屏,工人一刷卡,客户的信息就会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进行个性化生产。据介绍,传统的打版师每天只能打4个款式的版样,一条生产线根据固定设计图样只能生产一个款式,而海思堡的智能车间运用大数据,一个打版师一天可以“智造”100多个不同的款式。从原材料、辅料制作,到生产水洗、后整发货,海思堡集团在生产销售流程上全部实现了智能化。包括个性化定制与品牌商联营、网络协同合作,工业旅游参观,海思堡创新实践的这三种商业模式,都成为引领市场风向的经济增长点,全国各地的近百家企业、近千名高级管理人员前来参观学习,企业已逐步发展成为工业旅游策源地。
??? “新螃蟹”可不是好吃的,在定制之初,海思堡也曾走过各种弯路,但是现在,他们已经形成了可靠、稳定的产能,客户网上自主下单,工厂智能排版,自动裁剪,每个款式一件起订。一年来企业为客户定制了数万件牛仔,利润是过去外贸订单的10倍以上。
??? 如此一来,以“定制”模式为核心,一方面企业创立全新的商业模式,去除中间商,直接为客户提供数字化、智能化、全球化的全产业链协同制造,另一方面,企业通过20余个集成服装版型数据库、2300余个服装工艺数据库、100余个服装款式数据库、300余个服装管理数据库,对个性化定制产品进行自动匹配,计算机自动生成制造工艺数据,从而减少了人工错误,使得设计周期趋向于零。
??? “我们通过近10年来为GAP、为LEE这些大品牌做供应商服务,积累了两万多个数据,这些知名品牌的版型数据库和供应数据库形成的大数据,是我们做智能制造的核心。”马学强表示。
如今,海思堡在“私人定制”的同时,还与国际电商巨头亚马逊签约,成为亚马逊全球服装网络协同制造商,借助网络,直接销售给全球消费者,产品出口价格由传统外贸的12美元/件,提升到平均28美元/件。
??? 从吃外贸大单,到转向私人定制,再到搭上全球电销的快车,海思堡的新旧动能转换之路,是推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之路。这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给消费者带来更舒适的消费体验,也会给下游品牌商,带来小额返单和修改设计的方便,有助于他们减少库存,这是供给侧改革,也是传统服装企业动能转换的要义。
?? (田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