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五一前夕,张建宏像往常一样,取出当日的报纸开始阅读,这几乎是他每天的必备课程。翻看《人民日报》的时候,一篇《井上清华》的文章吸引了他的目光。文章里透露了清华大学朱明善教授在氟利昂替代产品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消息,仅仅一小段的内容,如果不是有心人,很容易被忽略过去,然而张建宏却如获至宝。
第二天,张建宏便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北京清华园,找到了正在实验室埋头工作的朱明善教授。当他诚恳说明来意后,朱明善却遗憾地摇了摇头,并坦率地告诉他绿冷项目已经同别人合作了。
从北京回来后,东岳想要与清华联姻的消息便传开,一个乡镇企业想“结亲”全国一流高等学府,一时间,流言蜚语、冷嘲热讽扑面而来。虽然第一次见面被浇了一盆冷水,但张建宏并没有放弃,他不顾外界的种种嘲笑,开始频频造访清华。
一个炎热的中午,张建宏自己也不清楚这是第十几次来到京城。本来约好的是下午2点多钟见面,因为怕堵车或其他原因迟到,他与总工程师于修源中午12点多便一起赶到清华园。正值午休时间,离上班时间还有2个小时。于修源对张建宏说:“我们给朱教授打个电话吧。”张建宏摆摆手,“现在正是朱老师休息的时间,我们别打扰他,等等吧。”两个人不顾炎热,在校园的连椅上坐了一中午。等朱明善午休起来见到脸被晒得黑红的俩人时,从心里被张建宏的质朴打动,答应向系里汇报,到东岳进行实地考察。
1998年6月12日,朱明善教授带领清华考察团一行16人,来到东岳实地考察,被东岳的现场管理、文化建设所震撼,并表示,清华愿意与东岳在信息产业、环保产业等方面展开广泛合作。1998年7月9日,东岳与清华大学正式签约,成立东岳清华绿色新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绿色环保制冷剂替代产品。
此次合作,揭开了东岳绿冷发展的新篇章。(马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