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先进 解放思想 实干苦干 赶超跨越·我县党政考察团赴浙江考察学习系列报道之六
方太集团专利墙拥有专利537项,其中发明专利78项
2016年,宁波杭州湾新区实现高速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4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增长16.6%;工业总产值1300亿元,增长13%;财政收入100亿元,增长22.8%。
自2010年成立以来,杭州湾新区咬定跻身全国一流开发区,打造宁波杭州湾国际化滨海名城的发展目标,潜心谋划,奋发图强,走出了一条从单纯产业集聚区向“产城人”融合的国际化新城区转变的非凡路径。
拉高标杆:大手笔描绘新蓝图
新春的宁波杭州湾新区,处处演绎着发展脉搏:浙江吉利杭州湾工厂等龙头企业,满负荷生产,冲刺全年红;宁波方特东方神画主题公园等旅游综合体推出缤纷活动,吸引八方游客……
成立近7年来,宁波杭州湾新区累计引进各类产业项目600余个,总投资超2000多亿元,逐步构建起汽车、电子电气、高性能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成为全省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同时,新区的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大型商业综合体、三甲医院、高端院校、科研院所、主题公园等功能性项目陆续开建、启用,宁波杭州湾湿地晋升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根据最新规划,新区又开工建设滨海新城,拉开新一轮转型号角。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在杭州湾南岸的滩涂上拔地而起。
创新引领:制造业剑指智能化
作为全省第一个挂牌成立的省级产业集聚区、省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宁波杭州湾新区坚持创新引领,涌现出上汽大众、吉利汽车、方太厨电、兴业盛泰、沁园水处理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推动了新区工业经济总量的节节攀升。
春节过后的浙江吉利杭州湾分公司高歌猛进。目前,吉利帝豪EC718轿车月产能超8000辆,JL—4G18等各类发动机月产能达到10000台。在汽车整车项目带动下,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快速发展。目前,韩国万都、法国佛吉亚、台湾帝宝、美国伟世通等10余家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落户园区。方太集团坚持创新发展,每年将不低于销售收入5%的资金投入研发,以45%的市场占有率,牢牢坐稳国内高端厨电行业头把交椅。
大企业、大项目强势发展的背后,是政府鼎力扶持。近年来,新区着力构建汽车、通航、智能电器、新材料、高端装备、生命健康六大先进制造业及旅游休闲、体育、专业服务业、新型金融业四大现代服务业的“6+4”产业新体系,瞄准“补链”项目,组建重点工程项目推进办公室,挂图作战,全力推进,做大做强。
统筹发展:“产城人”融合再登高
宁波杭州湾新区负责人明确指出:“想要长期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跻身全国一流开发区,必须跳出经济谋划经济,发挥新区的区位、空间和生态优势,补齐城市功能品质、服务业发展、城乡统筹的短板。”为此,杭州湾新区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同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投资100亿元对道路、教育卫生、文体休闲等基础设施提升改造,让百姓深切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让百姓有归属感和获得感。
今后,宁波杭州湾新区将坚定不移推进发展品质国际化、先进制造智能化、全域统筹都市化、区域联动协同化,力争到2020年综合实力达到浙江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前5名水平,继续在全省产业集聚区中保持领先水平。 ? (文/图 ?田耀)
构建长三角最优平台创新体系
一座大桥撬动一个经济圈。自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以来,杭州湾新区战略位置的优势和重要性逐年显现。“一带一路”、港口经济圈、长三角城市群……昔日的滩涂之地,如今已成为长三角重大战略辐射叠加的节点区域。
“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通过发挥创新第一驱动力,激发新的增长动能,提升新区在长三角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发挥宁波杭州湾新区产业集聚区的平台引擎作用。”杭州湾新区党政负责人说。
重大战略的落地,需要具体的政策和执行。多年来,杭州湾新区一直以优厚的产业引导政策和高效细致的政府服务,吸引并支持企业项目发展。相继出台关于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领域的支持政策,并设立专项资金,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推进实体经济稳增促调。其中,对电子商务产业的扶持,对照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自2016年起至2018年,新区财政每年将安排2000万元用于电子商务产业专项扶持。同时,自2017年起至2019年,新区财政三年内安排4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科技服务业发展专项扶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新区剑指国内一流众创园,围绕新区“一城四区”战略目标,服务“6+4”产业新体系,大力推进工业设计、电商、生命健康、电子信息等富有产业特色的众创园建设,以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为原则,探索产业互动、投贷联动发展新模式,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格局,集聚区域创新动能,带动传统企业转型。
在众多政策叠加基础上,杭州湾新区将发挥全省环杭州湾地区创新平台优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强创新平台和创新园区建设,打造宁波创新资本最集中、创新要素最活跃的试验区;发挥汽车产业、家用电气等产业优势,围绕宁波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内容,融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元素,对标工业4.0,打造省内知名企业最多、产业特色最强的制造业集聚区,激发平台活力,构建长三角最优平台创新体系。(田耀)